忘記密碼
12月13日,“2021上海人工智能大講堂”系列講座成功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昌俊帶來題為《網絡交易風險防控》的精彩演講,線上、線下近200余名觀眾參加了本次活動,并與主講嘉賓就相關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蔣昌俊院士介紹了我國首個互聯網交易風控體系建立的過程,重點講解了該系統的高并發、高時效、高辨識等三個特征。
蔣昌俊院士帶來題為《網絡交易風險防控》的精彩演講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網絡支付迅猛發展,其中蘊含的風險如何防控?電子支付平臺如何在處理洪峰般的交易的同時,應對好交易安全問題,瞬時辨識出躲在交易背后、試圖通過木馬等手段盜用他人賬號和密碼的“黑手”?當年,支付寶公司在遇到這一技術難題之后,找到了蔣昌俊,希望他能為網絡交易反欺詐提出新方法。
蔣昌俊帶領團隊以“行為認證”為核心,構建起了我國首個網絡交易風險防控系統——在行為識別基礎上,可以精準判定和瞬時識別交易欺詐,實時阻止欺詐交易。
高并發:針對網絡交易系統的多用戶并發訪問、多業務并發操作、多進程并發處理等特點,蔣昌俊團隊總結提煉并建立了新的網絡并發系統行為理論,為后續的并發調度和行為認證建立了理論依據。
高時效:采取“以靜制動”的策略,通過業務流程網路橫切并發調度技術,解決了系統“跑得快”的難題,并通過建立一系列雙匹配的BM算法及動態優化配置,實現了“高時效”。
高辨識:以“行為認人”,通過網絡交易風控的行為認證方法,從變化的行為數據中求解獲得不變的行為紋理,通過整合普通消費者的資金鏈、消費方式、消費時間、消費地點等多要素、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消費規律的建模,利用詐騙者一次性轉移資金的異常的分散規律進行比對分析,進而識別詐騙行為,該方法將交易的識別率從當時的44%提高到96.91%。
“科研的價值在于造福于民。” 蔣昌俊認為,“反欺詐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新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打‘持久戰’,更努力地與之作戰。” 蔣昌俊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工商銀行、陽光保險、上海自貿區和上海國家電子商務綜合創新實踐區等500余家單位中得到成功應用,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證。
蔣昌俊
中國工程院院士,網絡計算專家,1995 年畢業于中科院自動化所,獲博士學位。曾任同濟大學副校長、東華大學校長。現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布諾內爾大學名譽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監事長、中國云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等。長期致力于網絡金融安全研究,是我國該領域帶頭人。他創建了并發系統行為理論,攻克了交易風險防控瞬時精準辨識的重大技術難題,主持建立了我國首個網絡交易風險防控體系、系統及標準,并成功應用于網絡經濟、數字治理等多個領域。獲得中、美發明專利77件、國際PCT 21件;發表論文300余篇(含ACM/IEEE匯刊72篇),中英文專著5本;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均排名第一)、國際離散事件系統HO PAN CHING YI Award(獨立)等獎項。
上海人工智能大講堂(Shanghai AI Talk)
是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和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聯合主辦的系列科普性活動,致力于以公開講座的形式面向大眾傳播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洞見與思考。